iT邦幫忙

2021 iThome 鐵人賽

DAY 30
4

一、前言

認真使用 Obsidian 也已經 1 年了,這一路上學習到相當多的內容,才慢慢打造出今天我使用 Obsidian 的使用流程。透過這 30 天的文章內容,我將自己的筆記系統完整地分享給大家。

在最後一天的文章,我用自己的「學習順序」依序介紹關於 Obsidian 的學習資源,也順便帶大家覆盤這系列文章的重點內容。

文章最後,我會整理一份學習資源清單給你快速瀏覽。

20211015100555

二、我的 Obsidian 學習之旅

1. 「雙向連結」筆記軟體的使用哲學

新興的筆記軟體 (例如 Obsidian, Roam Research, Craft, RemNote)幾乎都內建一個功能 — 筆記連結,也就是讓一則筆記可以和另外一則筆記產生關聯。

要將這種「筆記連結」功能用得好,必須先學習背後的使用哲學 — Zettelkasten (卡片盒筆記法,下均用原文稱之)。

這個方法是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高生產力的秘訣,在 40 年的研究生涯中出版了超過70本著作、400篇的學術論文,主題橫跨了多個領域包含社會學、生物學、數學、模控學、電腦科學,這些著作在當時(20世紀)學術界中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。

這些新興的筆記軟體,其實是將 Niklas Luhmann 的「筆記連結」概念做成軟體功能,讓現代知識工作者可以仿效 Niklas Luhmann 的寫作方法,進而獲得更多的寫作產出。

2. Zettelkasten 的精神

在 1960、70 年代,Niklas Luhmann 使用的是鉛筆、實體卡片來做筆記,大型儲藏櫃作為存放筆記的檔案櫃。

拜科技所賜,我們擁有一台電腦、筆記軟體就可以複製當時 Niklas Luhmann 的寫作流程。我們大可不必使用鉛筆、實體卡片、大型儲存櫃,只要學習 Zettelkasten 的精神就好。

國外作家 David B. Clear 整理的非常好,在它的 這篇文章 歸納了 Zettelkasten 的 12 點寫作精神 (打 ⭐️ 代表是我認為相對重要的):

⭐️ 1.原子化:一則記事只記錄一件事情 (one note should contain one idea and one idea only)。

⭐️ 2.獨立性:一則記事即使獨立也能夠被看懂,意味者每一則記事都可以被單獨移動、處理、與其它記事合併。

⭐️ 3.建立連結:每產生一則筆記都必須要和原筆記進行連結。

4.註解連結:連結筆記時都要寫為什麼要連結這則筆記。

5.說自己的話: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則筆記,不要單純複製貼上。

6.記下資料源:避免侵權與知道這則筆記是哪裡來的。

7.自我想法:在卡片中加入自己的想法。

⭐️ 8.別擔心結構化問題:卡片盒筆記法的宗旨就是打破制式結構。

⭐️ 9.加入連結頁:讓相連的筆記可以透過自己的思路串接成一篇短文。

10.加入總目錄頁:讓相連的筆記有Epic(總目錄)的位置可以參考。

11.不要刪除舊筆記:相反地,用連結筆記將舊筆記連結到新筆記,並且說明什麼舊筆記不好。

12.盡情地加入筆記。

3. 筆記者的福音,系統化闡述 Zettelkasten 的專書 — 《How to take smart notes ?》

Niklas Luhmann 教授是德國人,Zettelkasten 雖然在 2020 年開始紅起來,但多數資料也都是以德文為主,對於不會德文的人來說非常不易學習。

感謝德國的哲學教授 Sönke Ahrens,在 2017 年將對 Zettelkasten 進行系統化的整理,出版了《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? 》一書。

《How to take smart notes ? 》封面

他的初衷是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寫作學術論文,卻也意外的在 2020 年被「雙向連結」筆記軟體連帶火紅起來。

這本書簡單將筆記分成 5大類:

  1. Fleeting note (靈感筆記):用來捕捉瞬間出現的靈感。

  2. Literature note (讀書筆記):我們常見的「讀書筆記」,但範圍並不局限於「書」。舉凡如 Podcast、網路文章、書籍、論文、雜誌…等,只要筆記的產生是經由閱讀外部資料所產生的心得,都算是 Literature note。

  3. Permanent note (永久筆記):將 Fleeting note、

  4. Literature note 重新組織、整理、連結過後的筆記,通常能是一個邏輯完整的段落。

  5. Project-related note (專案筆記):跟某個特定專案有關的筆記。

你可以在《Day 12 : 如何正確使用 Zettelkasten 筆記法?了解 4 種筆記形式的功能,以利後續筆記連結》複習。

4. 寫筆記無法一次到位,Zettelkasten 的變形筆記法 — Evergreen Note 出現

這 5 種筆記分類很好理解,但是實作上卻不容易。我發現自己每次紀錄完 Fleeting note、Literature note 後,很難當下就發展成 Permanent note 並歸檔到特定資料夾中。

似乎 Fleeting note/Literature note → Permanent note 之間,還需要某種方法的運作,讓破碎的靈感慢慢成形。

在 2020 年時,一位 iOS 工程師 Andy Matuschak 提出了「Evergreen Note (長青筆記)」的概念。

他認為:

在 Zettelkasten 的 Fleeting note 階段,應該還是要有一段過渡期間,讓 Fleeting note 逐漸發展成 Permanent note。

這樣的想法啟發了非常多 “筆記愛好者” ,並陸續提出了一些有趣的筆記系統概念。例如:

  • Maggie AppletonsSalman 的 Digital Garden (數位花園)
  • nickmilo 在 Obsidian 論壇提出的 inbox 、incubation folder、Evergreen notes
  • Bryan Jenks 提出的 Seedling、Incubation、Evergreen 標籤系統,使用 Emoji 來實作,將 #tag 當作筆記的狀態。

Evergreen Note 的概念幫助我解決「從草稿到完整筆記」之間的時間落差,可以用「狀態」來區分筆記中想法的發展狀況。

你可以在《Day 17 : 筆記篇 04 — 寫筆記就像是在種樹,在 Obsidian 中實作 Evergreen Note (長青筆記) 的概念》複習。

5. Permanent note 很難寫,改用 HQ&A 筆記法降低難度

在運行一段時間後,我又再次卡關了。

我發現 Permanent note 其實很難寫,因為 Zettelkasten 並沒有告訴我們 Permanent note 的格式,只有說「Permanent note 就是你想永久保存的筆記內容」概念。

在一陣子的研究後,我發現 Jamie Miles 提出的 HQ&A 筆記法 不但符合原子化筆記的精神,還加入費曼學習法、間隔複習的概念,非常適合實作到 Obsidian 中。

HQ&A = Highlight + Question + Answer,方法如下:

  • Highlight : 當你在閱讀時,記下你覺得有感的原文內容,可以手寫記錄、也可以複製貼上
  • Question:根據你畫下的重點,思考「如果劃下的重點是答案,那它的問題是什麼?」
  • Answer:依據你寫下的 Question,用自己的話寫下答案

HQ&A 從此變成我在 Obsidian 中寫 Permanent note 的筆記格式。

你可以在《Day 16 : 筆記篇 03 — 如何透過寫筆記幫助自己深度思考 ? 使用 HQ&A 筆記法,結合「費曼學習法」與「間隔重複」幫自己學得更好》複習。

6. HQ&A 內建「間隔複習」的 Flashcards (閃卡) 功能

不過寫下筆記後,我們還是可能會忘記筆記內容,該怎麼辦呢?

一個直覺的想法是:定期複習就不會忘了呀。不過要多久複習一次學習效果最好呢?

剛好在今年年初,我接觸到了 Anki 。這款軟體強調你可以透過建立 Flashcards (閃卡) 的方式,每天複習、每天重拾你快要忘記知識的記憶。

許多學生其實都知道 Anki ,也會用它來背誦英文、日文單字。2015 年簡群在 PTT 上發表了一篇文章,說明自己靠這款軟體在四年內從五十音到高分通過日檢 N1,隔年考多益 975 分。

我查詢了 Anki 背後的學術原理 — 間隔複習 (Spaced Repetition),來自於 1932 年塞西爾·阿萊克·梅斯(Cecil Alec Mace)教授,在《學習心理學(Learning Psychology)》一書中提出的理論。

40 年過後,1973年瑟巴斯坦·萊特納(Sebastian Leitner)教授發明了他的”萊特納系統”(Leitner System) — — 一種基於閃卡(Flashcard)的間隔重複學習系統。

請參考影片 1:31 處。

我想到:「同樣的原理,應該也可以用在複習筆記當中吧!」有趣的是,HQ&A 的筆記格式剛好也符合 Flashcards (閃卡) 的複習格式,可以使用「間隔複習 (Spaced Repetition Review)」。

7. 將 HQ&A 筆記透過 Obsidian 插件,自動轉換成 Flashcards

在 Obsidian 的 Community Plugin 中,我發現有支援 Obsidian 原生的 Space Repetition Flashcards 功能,於是我將它加入自己的使用流程中。

你可以在《Day 27 : 插件篇 06 — 建立一套完整的筆記複習流程,使用 Obsidian 插件 Spaced Repetition》複習。

8. 我想要一次看到所有的 Flashcards!使用 Dataview 插件一次看到所有寫過的 Flashcards

到目前為止,我對自己建立起的「寫筆記→製作成 Flashcards→複習」流程還算滿意。

但是我發現:沒辦法一次看到所有的筆記卡片,在查找資料、寫作找靈感時相當不方便。

怎麼辦呢?

在逛 Obsidian 論壇的過程中,我意外發現了 Dataview 這款插件,它可以讓你像是寫 SQL (資料庫查詢語言) 一樣,快速的組合並用表格展示出所有筆記內容。

Dataview 語法

Dataview 展示結果

你可以在《Day 23 : 插件篇 02 — 如何在 Obsidian 中自動彙整筆記?使用 Dataview 查詢與呈現符合條件的筆記》複習。

至此,Obsidian 的使用流程已經相當完備,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繼續寫卡片、複習、加入新想法到舊筆記中。

三、資源總整理

這一路的學習過程中,真心感謝網路上非常多無私奉獻的人,他們拍 YouTube、寫文章、整理電子報,讓剛開始對知識管理完全不熟悉的我,能夠有非常豐富的學習資源。

以下整理我認為非常優質的學習來源:

  1. Obsidian Roundup

形式 : 電子報

付費與否 : 免費

介紹
主筆人 Eleanor Knock 是一位歷史研究學者,在國外 Obsidian 論壇上非常活躍。電子報寄送頻率為 1 週 1 次,整理該週 Discord、Obsidian 官方論壇上的最新消息、插件資訊、知識管理方法等。

  1. Obsidian made simple

形式 : 線上課程
付費與否 : 付費,$69
介紹
由 Keep Productive (網站平台) 管理,主講人有 2 位:Francesco D’Alessio、Justin DiRose。這是我第一次在網路上購買 Obsidian 的付費課程,課程從完全 0 基礎開始教起,包含 Obsidian 基本操作、Markdown 語法、如何在 Obsidian 進行同步…等,非常適合初學者。題外話:Keep Productive 上有非常多生產力工具的線上課程,只要你買過任何一堂,就可以跟 Francesco D’Alessio 申請其他課程全部免費看)

  1. Bryan Jenks YouTube Channel

形式 : YouTube 影片
付費與否 : 免費
介紹
主講人 Bryan Jenks 是美國的後端工程師,分享非常多建構 Obsidian 的方法、流程。我的 Obsidian 使用方法有 60 % 是參考他的做法,再依據自己的需求做更改。Bryan Jenks 分享的使用方式偏難,建議對 Obsidian 有一定操作基礎的人再看會比較好。

  1. Linking Your Thinking

形式 : YouTube 影片
付費與否 : 免費
介紹
主講人 Nick Milo 分享非常多從 0 到 1 的教學影片,內容也講解得非常清楚,適合初學者學習。

總結

在我剛接觸雙向鏈結型筆記工具時,立刻就被其中的「連結」概念吸引。

人的大腦在思考時並非是線性或是樹狀,而是錯綜複雜的「網狀」結構,但是過去我們使用到的軟體工具往往背道而馳,導致我們必須屈就於軟體,而不是讓軟體為我們所用。

雙向鏈結型筆記工具的出現,等同於是釋放我們大腦中的想法,將想法之間的連結關係透過螢幕在我們眼前「形象化」出來,讓我們能夠專注在利用想法產出,而不是記憶。

身為一位知識工作者,有效率地組織腦中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。透過 Obsidian 系列的 30 篇教學文,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利用這套軟體大幅提升自己的生產力,打造屬於個人的專業知識圖譜。

感謝你閱讀我的 30 天 Obsidian 系列文章,我們後會有期! /images/emoticon/emoticon41.gif

若你對 Obsidian 有任何疑問,都可以透過 Email(muhenry608@gmail.com) 和我聯繫討論 。


上一篇
Day 29 : 整理篇 — 統整 Obsidian 的使用流程,建構一個完整的筆記系統
系列文
Obsidian 雙向鏈結型筆記工具研究與應用,打造屬於個人的專業知識圖譜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0
寶寶出頭天
iT邦新手 1 級 ‧ 2021-10-15 10:20:05

恭喜完賽~
今年總算推超級鐵人入坑惹!
/images/emoticon/emoticon01.gif

0
wolfwang
iT邦研究生 4 級 ‧ 2021-10-15 15:18:06

收獲豐富,感謝!

0
uuthome
iT邦新手 5 級 ‧ 2021-11-20 16:45:41

謝謝分享

我要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